3D列印常見技術:FDM v.s. SLA v.s. SLS

3D列印常見技術: FDM vs. SLA vs. SLS 

產品的開發透過加法製造或3D 列印,降低成本、節省時間,並超越生產工藝的限制。

從概念模型和功能原型的快速成型到夾具,甚至最終使用零件的製造,3D 列印技術在各種應用提供了廣泛的解決方案。

在過去的幾年中,高解析度的 3D 列印機已經變得更實惠、更容易使用、更可靠。因此,該技術現在可供更多的企業使用,但在各種競爭的 3D 列印解決方案之間進行選擇可能會很困難。

哪種技術適合您的特定應用?有哪些材料可用?您需要哪些設備和培訓才能開始?成本和投資回報率如何?

在這篇文章中, 我們將進一步瞭解三種最常見的3D列印塑料技術:熔融沉積成型(FDM)、光固化成型(SLA)、選擇性雷射燒結 (SLS)。


FDM 3D 列印是什麼?

FDM(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,亦稱 FFF 熔絲製造或「細絲 3D 列印」)是消費級市場使用最廣、一般人最熟悉的 3D 列印方式——許多人提到 3D 列印,腦中浮現的就是「熱熔膠槍」式一層層擠出塑料的畫面。

FDM 3D 列印常是許多人接觸 3D 列印的第一站;它是 K-12 校園、甚至不少大學創客空間中最常見的機種。在設計、工程與製造公司裡,FDM 主要用於快速製作概念模型,讓團隊先就外觀與基本形態達成共識,再進入更講求機能的原型階段。

FDM 3D 列印機尺寸、價格選擇多元,技術與流程相對簡單,對想「低門檻試水溫」的人來說很有吸引力。不過,FDM 往往以列印品質與性能作為「代價」,換取簡易度與低成本;若需要功能性強、氣密、各向同性或高表面品質的零件,SLA 與 SLS 通常是更優的選擇。


SLA 3D 列印是什麼?

SLA(Stereolithography)是全球第一項 3D 列印技術,誕生於 1980 年代。儘管歷史悠久,SLA 的普及速度卻慢於 FDM,多半因價格較高、列印流程稍微複雜。

SLA 即「樹脂 3D 列印」,利用光源層層固化液態樹脂。最早的光源是雷射,近年則出現 DLP 投影光源與 MSLA/LCD 的 LED 陣列。本質上,今天所有樹脂機都是 SLA,只是「SLA」一詞傳統上多指雷射固化方式。

SLA 3D 列印件具有最光滑的表面、最嚴謹的公差與最高的尺寸精度。它能逼真模擬射出成形零件的外觀與性能,因而特別適合功能性原型、最終產品與治具製造。

▲SLA 最大優勢之一是材料選擇廣,可對應各式應用。圖中離合器防塵套以 Formlabs Form 4 MSLA 列印,使用 Silicone 40A Resin。

▲SLA 列印件表面平滑、尺寸精度高,非常適合牙科等高要求應用。

SLA 材料是針對光固化特性「配方設計」的光敏聚合物,與 FDM、SLS 使用的通用熱塑性材料不同。這種「配方自由度」帶來極高的材料多樣性——從標準、工程到工業級特性,甚至阻燃、導電、或生醫相容等專用樹脂一應俱全。結合 SLA 的精度與表面品質,幾乎所有產業,如航太、汽車、消費產品、醫療、牙科等,都能找到合適的 SLA 解決方案。


SLS 3D 列印是什麼?

選擇性雷射燒結(SLS)是工業界最常用的增材製造技術之一,以生產強度高、功能性佳的零件聞名。

SLS 3D 列印機採高功率雷射熔結聚合物粉末。未燒結的粉末在列印過程中支撐零件,省去額外支撐結構,特別適合複雜幾何(內部流道、倒勾、薄壁、負特徵)及較大量的生產——粉床自支撐特性讓零件「疊放」排列,一台機器即可填滿成型粉槽、達到量產規模。

SLS 零件的機械性能優異,接近射出成形水平。最常用材料是尼龍(Nylon),具有輕量、強韌、抗衝擊、耐化學、抗 UV、耐熱、防水防塵等特性;也有尼龍複合、PP、TPU 等粉末可選。

▲SLS 適合功能性原型,也是低量或橋接製造取代射出的高效方案。

▲SLS 技術能直接生產最終產品,甚至可用 TPU 90A 粉末列印彈性錶帶。

SLS 零件有輕微粗糙表面,但幾乎沒有可見層線。上圖是 formlabs Fuse 1 SLS 3D 印表機列印。

選擇性雷射燒結最常用的材料是尼龍, 這是一種受歡迎的熱塑性工程塑膠, 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。尼龍輕巧、結實、靈活以及穩定的抗衝擊、化學、熱、UV 光、水和污垢。

低成本的每一部分, 高生產率和已建立的材料的組合, 使 SLS 變成在工程師功能原型設計上的一個熱門選擇, 並且用於有限的運行或開發製造的成本效益替代方案。


FDM vs. SLA vs. SLS:線材、樹脂、粉末 3D 列印機比較

每種 3D 列印技術都有自己的優、缺點和限制, 適合不同的應用和企業。下表總結了一些關鍵特性和注意事項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

熔融沉積成型(FDM)

光固化成型(SLA)

選擇性雷射燒結(SLS)

解析度

★★☆☆☆

★★★★★

★★★★☆

準確性

★★★★☆

★★★★★

★★★★★

表面處理

★★☆☆☆

★★★★★

★★★★☆

產能

★★★★☆

★★★★☆

★★★★★

複雜的設計

★★★☆☆

★★★★☆

★★★★★

易用性

★★★★★

★★★★★

★★★★☆

優點

價格低、材料便宜
簡單快速,適合小型概念件 

價值高、精度高
表面光滑、列印速度快
材料與應用範圍廣

零件強度高
設計自由度高
無需支撐

缺點

精度低、細節差
設計自由度有限

部分材料長期曝曬 UV 可能劣化

表面微粗糙
材料選擇有限

應用

概念建模、快速原型、功能原型、製造輔具

概念建模、快速原型、功能原型、快速模具、製造輔具
小量/客製/橋接製造
牙科模型與裝置、醫療模型與器械、珠寶原型與翻模、模型與道具

快速原型、功能原型、小量/客製/橋接製造、耐久製造輔具、醫療器械、義肢與矯具

成型空間

≤ 300 × 300 × 600 mm (桌上/桌邊)

≤ 353 × 196 × 350 mm (桌上/桌邊)

≤ 165 × 165 × 300 mm (桌邊工業級)

物料

標準熱塑性塑料,如ABS,PLA及其各種混合物。

樹脂品種(熱固性塑料)。一般,工程(高韌性,類PP,彈性,耐高溫、高強度及灰色Pro),可鑄用,牙科和醫療(生物相容性)。

工程熱塑性塑料。尼龍11,尼龍12及其複合材料。

訓練

對構建設置,機器操作和整理進行小規模培訓; 適度的維護培訓。

即插即用。對構建設置,維護,機器操作和整理進行小規模培訓。

適中的建立設置,維護,機器操作和完成培訓。

設施要求

適用於桌面型機器的空調環境或定制通風設備。

桌面型適用於辦公環境。

工作環境對桌面型系統的空間要求適中。

輔助設備

用於可溶性支持(可選自動化)機器的支持移除系統,修整工具。

後固化,清洗(可選自動化),整理工具。

用於物件清潔和材料回收的後處理。


解析度

▲Formlabs Form 4 列印的外殼,邊緣銳利、表面光滑。

解析度通常指 3D 列印機能再現的最小特徵或細節。FDM、SLA、SLS 的成形機制差異,直接影響列印解析度。

  • FDM:以噴嘴擠出熔融塑料;解析度受噴嘴直徑、材料流變、步進馬達精度影響。典型最薄壁 0.8 mm,浮雕/凹刻細節需 0.6 mm 寬 × 2 mm 高才清晰。
  • SLA:光源(雷射、DLP、LED+LCD)固化樹脂;能精準聚焦,解析度最高。專業 SLA 可列印 0.2 mm 薄壁,浮雕/凹刻細節達 0.1-0.15 mm。

  • SLS:雷射燒結粉末;解析度取決於雷射掃描精度與粉末支撐特性。Fuse 1+ 30W 可列印 0.3 mm(水平)/0.6 mm(垂直)薄壁,細節 0.1-0.4 mm。

▲FDM(左)難以處理複雜精細特徵,相較 SLA(右)明顯遜色。


設計規範比較

 FDMSLASLS
最薄受支撐壁0.8 mm0.2 mm0.3 mm(水平)0.6 mm(垂直)
最薄無支撐壁0.8 mm0.2 mm同上
最細垂直圓柱Ø 3 mmØ 0.3 mm(高 7 mm)Ø 0.6 mm(高 30 mm)Ø 0.8 mm
最小浮雕0.6 mm 寬 × 2 mm 高0.1 mm0.15-0.40 mm(視方向與深度)
最小凹刻0.6 mm 寬 × 2 mm 高0.15 mm0.1-0.35 mm

尺寸精度與重複性

  • FDM:受擠出均勻度、材料收縮、熱變形影響,精度有限。

  • SLA:取決於光學系統、剝離力與樹脂特性。Form 4 透過複合式成型槽與減壓紋理板減少吸附力,並精準控溫、攪拌樹脂以確保一致性。

    測試結果(Grey V5,100 µm,室溫固化 5 分鐘):

    • 1-30 mm:±0.15%(下限 ±0.02 mm)

    • 31-80 mm:±0.20%(下限 ±0.06 mm)

    • 81-150 mm:±0.30%(下限 ±0.15 mm)

  • SLS:雷射與粉末控溫精度高,但開放材料可能影響一致性。Fuse Series SLS 與 CNC 標準 ±0.3 mm 相當。


各向同性與氣密性

FDM:層間鍵結弱,呈各向異性,難以氣密。

▲FDM 層線間存在孔隙。

SLA:層與層間在最終固化時形成共價鍵,近乎完全各向同性,且天然氣密。

SLA 列印件在分子層級 X、Y、Z 性能一致。

SLS:多數材料近各向同性;不同粉末保溫時間不同,影響層間融合度。經蒸氣拋光可提升氣密。

▲羅德島大學水下實驗:FDM(左)瞬間進水,SLA(中)耐高壓,SLS(右)中等耐壓,蒸氣拋光後更佳。


表面品質

▲SLA 3D 列印零件擁有最佳的表面品質,表面可呈現平滑霧面質感。隨著整體 3D 列印產業與 SLA 技術的進步,這種效果愈發顯著。

在三大 3D 列印技術中,FDM、SLA 與 SLS 的最大差異之一就是成品表面的層紋痕跡與光滑度

  • FDM 採「熱膠槍」式逐層擠出塑料,肉眼可見層紋。若想投入更進階的應用,需要花費大量後處理(打磨、填補、拋光),增加工時與人工成本。此外,層紋會折射光線,阻礙半透明或透明材質真正做到通透——即便只是微小的層線,也會讓光線散射、成品變得霧白。

  • SLA 零件的表面幾乎與射出成形件無異,非常適合最終外觀驗證與消費性產品。由於幾乎沒有層線,SLA 能列印近乎全透明的零件,對於澆模觀察、微流控、醫療可視化或任何需要透明件的場合極具價值。在牙科領域,SLA 樹脂(如 Premium Teeth Resin)能模擬真牙牙釉質的光滑外觀,讓假牙幾乎與真牙難辨。

  • SLS 成品原生表面稍顯粗糙、帶粉末顆粒感,但由於 列印過程無需支撐,整件零件表面一致、沒有支撐痕。若再經蒸氣平滑處理(vapor smoothing)或噴砂+拋光,便能獲得如 SLA 般的光澤與手感。

    ▲SLA 3D 列印假牙的表面平滑、光澤自然,與真牙幾乎無差別。

    ▲幾乎無層紋使 SLA 透明樹脂零件呈現近乎「玻璃級」的透光度。

▲雖然 SLS 零件出爐時略帶顆粒感,但經蒸氣平滑後可達到最終產品級的亮面質感;上圖示範了不同粗糙度經處理後的效果。


工作流程與易用性

下方影片示範如何使用 Form 4 SLA 3D 列印機,從軟體、材料到列印與後處理的完整流程。

三種技術的工作流程皆分為 設計 → 3D 列印 → 後處理 三大步驟:

  • 設計(Design)

    • 使用任一 CAD 軟體或 3D 掃描資料建模,匯出 STL 或 OBJ。

    • 在切片/排版軟體(如 Formlabs PreForm)設定參數、切片並決定列印方向。

    • 對入門機來說,許多設定需手動調整;專業機則提供 「一鍵列印 (One-Click Print)」,自動最佳化參數並降低失敗風險。

  • 3D 列印(Printing)

    • 列印啟動後通常可無人值守,甚至連夜運行。

    • 進階 SLA 機種(如 Form 4)有 樹脂匣自動給料;對 Form 3 系列可另搭 Form Auto 自動化生產、連續列印。

    • SLS 機種(Fuse Series)在 PreForm 內建 自動堆疊、巢狀 功能,可比第三方軟體更高的裝載密度,進一步降低單件成本。

    • 底下影片介紹 Fuse 系列 SLS 工作流程,從堆疊排版、粉末回收到噴砂清潔一步到位。

  • 後處理(Post-Processing)

    • FDM:去支撐、繁複打磨以消除層紋;若使用可溶性支撐材料,可改為化學溶解,但仍需表面修整。

    • SLA:先用 IPA 或乙醚清洗多餘樹脂,再二次固化以達最佳機械強度;Formlabs 提供 Wash & Cure 自動化設備,大幅減少人工。

    • SLS:主要步驟是去粉、噴砂;若無整合生態系,這些設備價格昂貴且流程繁瑣。Formlabs Fuse Sift + Fuse Blast 一站式完成粉末回收與表面清潔,乾淨又省時。

    進階後處理還可上漆、塗裝、蒸氣拋光、電鍍等,進一步提升外觀與性能。想深度了解,可參考我們完整的 SLA 與 SLS 後處理指南。


材料與應用

|選對技術只完成一半;真正決定零件性能與外觀的,是材料本身。

直接比較 FDM(線材)vs. SLA(樹脂)vs. SLS(粉末)並不容易,因為三者使用的聚合物類型與成形條件皆異。不過大多數特定物性都能在三種技術中找到「對等材料」,因此跨技術尋求相似性能並非難事。

應用類別FDMSLASLS
一般用途 (General Use)PLA通用樹脂(霧面、透明、多色)Nylon 12
韌性工程 (Tough Engineering)ABS、尼龍、PETGTough / Durable 系列樹脂Nylon 12、Nylon 11、PP
高剛性工程 (Stiff Engineering)PEEK、ULTEM、玻纖或碳纖複材高剛性玻纖填充樹脂玻纖/碳纖填充尼龍複材
柔性工程 (Flexible Engineering)TPU彈性/橡膠感樹脂、純矽膠TPU、PP、Nylon 11
特殊材料 (Specialty)碳纖、Kevlar、玻纖複合絲材阻燃樹脂、技術陶瓷、蠟料、牙科 & 醫療生物相容樹脂高填充尼龍複材(玻纖/碳纖)

FDM 列印機主要使用常見、熟悉的熱塑性線材,例如 ABSPLA。若需更高階的工程性能,亦有 尼龍 (Nylon)PETGTPU 等選擇;至於 PEEK 或碳纖維複材等高性能材料,通常只相容於特定的專業級 FDM 設備。

這些線材往往與射出成形或熱成形的大量生產用塑料相同,「材料語言」無縫接軌,讓工程師在原型階段就能安心選用 FDM,因為設計到量產階段用的材料屬性基本一致。
然而,FDM 的層線會削弱零件的功能強度,限制其用於高負載或高精度應用。

總而言之,FDM 零件最適合:

  • 外觀快速檢查——確認形狀比例是否正確;

  • 教育用途——讓學生學習 3D 列印;

  • 消費性商品打樣——用低成本先掌握「拿在手上的感覺」。

▲Formlabs 的阻燃性樹脂取得 UL 94 Blue Card 認證,能製作自熄、無鹵的阻燃零件。

Silicone 40A Resin 為真正的矽膠材料,機械性能與工程師、產品設計師熟悉的 40A 硬度矽膠相同 

SLA 3D 列印採用廠商 客製配方樹脂,各品牌間差異顯著。優點是機器與材料高度校準,精度與重複性更佳;缺點則是使用者對樹脂不如熱塑性材料熟悉,導致導入門檻較高。
透過調配配方,SLA 製造商可以推出專門材料:例如可長期配戴的牙科樹脂,或可燒結的技術陶瓷。

▲高強度10K樹脂含高比例玻璃填充,極度剛硬,類似玻纖/碳纖增強熱塑性塑料。非常適合射出模具、吹塑模具、熱成形模具等快速工具應用。

▲柔性50A生醫樹脂可列印柔軟、彈性、具生物相容性的醫療零件,如病患專屬醫療裝置或軟組織模型。

整體而言,SLA 零件可覆蓋設計到量產的每個階段

  • 功能性原型

  • 最終零件生產

  • 製造治具

SLS 3D 列印材料是大家熟悉的熱塑性粉末,例如 尼龍 (Nylon)TPU聚丙烯 (PP) 等,結合 SLS 的幾何自由度、量產能力與高強度,這些材料足以涵蓋:

  • 概念與功能原型

  • 製造輔具

  • 終端零件量產

從原型到正式生產,SLS 都是理想選擇。


列印體積(Build Volume)

不同技術的列印體積差異極大。雖然三種技術都能做到大型列印,但最常見的 FDM 與 SLA 機種通常是桌上型或桌邊型;而多數 SLS 機種則屬於桌邊型甚至更大。

FDM

  • 尺寸光譜最廣:從 20 × 20 × 20 cm 的桌機,到房間大小的巨型機都有。

  • 精度不受體積限制:只要噴嘴精度足夠,即使列印大型零件也行,但運動機構會變大、速度會變慢

  • 超大尺寸 FDM 屬於利基市場,少見且昂貴;主流仍是桌上/桌邊機,常見於教室、創客空間,作為快速原型工具。

SLA

  • 同樣涵蓋桌上到工業級。早期「自上而下」雷射 SLA 體積龐大,需要專用排風與電路,僅大企業用得起。

  • 上拉式 SLA 問世後,桌上型樹脂列印機成為主流,常見列印空間約 10–20 cm 立方。

    • Form 3+:14.5 × 14.5 × 19.3 cm

    • Form 4:20.0 × 12.5 × 21.0 cm(比前代大 30%)

  • Form 4L(35.3 × 19.6 × 35.0 cm)將上拉式 SLA 與新剝離技術結合,兼具工業級體積與桌邊級體積/操作便利,非常適合人因尺度原型或中量產。

▲Form 4L 以超高速列印人因尺度原型,多數零件 6 小時內完成,即使滿版列印也能在一天內完工。

SLS

  • 傳統上僅有大型工業機,佔地遠超桌上 FDM/SLA。近年雖陸續出現「桌機級 SLS」,市場主力仍是桌邊或更大尺寸

  • Formlabs Fuse 系列(16.5 × 16.5 × 30 cm)首度把 SLS 縮小到小企業也能負擔的成本與空間,讓有限場地的團隊也可把粉床設備搬進內部自行生產。


速度與產能

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把 3D 列印用在量產與快速迭代,「列印速度」與「整體產能」成了選擇技術時的重要指標。理想的 3D 印表機,應能在不犧牲精度、可靠度與材料性能的前提下,快速輸出高品質零件。

FDM

FDM 的速度受限於「擠出速率」與「運動系統」。噴嘴必須以穩定、精準的速度擠出線材,並在 XY 平面平滑移動;若一味加速,容易造成材料熔流不穩、層線粗糙,影響機械性能與尺寸精度。


SLA(以 Form 4 / 4L 為例)

SLA 速度因成形機制而異,MSLA(LCD+LED 遮罩)是目前最快的樹脂技術。Formlabs 最新 Form 4 / Form 4L 透過高功率光源+專利光學系統,可在 1 小時列印10cm高(使用快速模型樹脂),大多數列印 2 小時內完成;Form 4L 也能在 6 小時內 結束絕大多數作業,即便滿版高度印件也能在一天內交付,實現「同日多輪迭代」或「小批量即時生產」。


SLS

SLS 的雷射掃描速度本就快於 FDM 噴嘴移動,但仍不及 MSLA 掃描一次全層的閃光速度。然而,SLS 需考量粉床降溫時間;雷射燒結後,成形粉槽必須先降溫才能取件,增加整體交期。不過,SLS 可以高密度堆疊零件,一晚跑滿艙、白天冷卻+後處理,一樣能做到 24/7 連續生產。配合 Fuse Sift/Fuse Blast 自動化去粉,無支撐、後處理短,整體產能依舊亮眼。

列印速度實測比較

🎮 遊戲控制器(3 件/組)

技術列印 1 組列印 5 組
FDM(Bambu Lab X1, PLA, 120 µm, 15 % 填充)10 h 32 m52 h 40 m
SLA(Form 4, 灰色樹脂, 100 µm)2 h 36 m13 h
SLS(Fuse 1+ 30W, 尼龍 12, 110 µm)3 h 52 m 列印
+ 6 h 52 m 冷卻
9 h 38 m 列印
+ 13 h 47 m 冷卻

🔌 電氣接頭(2 件/組)

技術列印 1 組列印 50 組
FDM(Bambu Lab X1, PLA, 120 µm, 15 % 填充)2 h 38 m84 h
SLA(Form 4, 灰色樹脂, 100 µm)1 h 03 m13 h 02 m
SLS(Fuse 1+ 30W, 尼龍 12 , 110 µm)3 h 30 m 列印
+ 6 h 27 m 冷卻
12 h 59 m 列印
+ 13 h 49 m 冷卻

同步運用 FDM、SLA 與 SLS 3D 列印

在日常工作流程中大多數企業不只倚賴單一 3D 列印技術。對工程師、設計師、製造商來說,FDM、SLA、SLS 就像工具箱裡的不同扳手:每個階段、每種需求都有最合適的工具,組合使用才能發揮最大效益。

  • FDM:成本低、上手快,適合快速外觀驗證、概念確認。

  • SLA:解析度與表面品質最佳,適合高精度功能原型、快速治具、光滑最終零件。

  • SLS:強度高、可批量堆疊列印,適合耐用終端零件、少中量生產與複雜幾何。

若想瞭解有關 3D 列印的更多資訊可洽台灣天馬科技

上圖為用FDM,SLA和SLS技術印製的滑雪護目鏡框架原型(從左至右)。

我們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聚焦於3D列印技術應用。

探索我們的額外資源, 以掌握複雜的3D 列印, 並深入到每一個技術, 以瞭解更多關於特定的3D 列印系統。

資料來源: https://formlabs.com/blog/fdm-vs-sla-vs-sls-how-to-choose-the-right-3d-printing-technology/?utm_source=facebook&utm_medium=social

立即諮詢